为伊憔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燕文学xiaoyanwenxu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刚亮,北狄一队铁骑冲到上京南城门,迷糊的南城门士兵怔忡。
马上一员大将凶神恶煞,大喊:“大王有命,速开城门,捉拿逃犯。”
南城门士兵不敢怠慢,没有到开城门时辰,提前开启千斤闸,打开城门。
大队铁骑从城门校身旁疾驰而过,雨水溅起,落了一身一脸,他抹了一把脸,
都不知道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
离城门开启还有半个时辰,城门校命士兵把城门关上,十几个士兵推着厚重的城门刚要合上。
城里又有一队人马直奔城门冲过来,马上一个王府长史高喊:“快打开城门,奉邺王命捉拿要犯。”
士兵懵懂中赶紧打开城门,这一队人马冲出城,泥水又溅了城门校一身一脸。
城门校低声暗骂一句,大清早地折腾起来。
下了一夜的雨,离上京二十里的驿亭里,亭檐下形成水帘,断线的珠子一样,雨停了。
朱璃跟徐临吃了干粮,赶紧上路。
北燕都城上京连三镇,高丰镇、朔冶镇、牧野镇,三镇是军事重镇,通往王庭必经之路,驻扎北狄重兵。
出了上京南门,这条官道一直通往高丰镇。
他们要连过三镇,重要关卡,如果不走三镇,昨晚一场暴雨,有的山路塌方,堵塞去路,他们不熟悉这段地形,想绕过三镇没有本地人带路,很难走出去,走官道是最便宜的选择。
雨过天晴,骑马奔驰,清风拂面,两侧水洗过的山峦,翠绿清新,早起官道上没有行人。
马匹跑了一天,中间没有停歇,黄昏时分,二人看到高丰镇城池的城墙,高丰城城池坚固,人口密集,是北燕第二大城镇。
从北城门进了城,天色已不早,两人直奔南城门,街道上车马川流不息。
前面道路堵塞,路上车马停住,两人只好下马。
道路中央有一群北狄兵将由东向西经过。
朱璃和徐临让路,牵马退到路边上。
就见几个北狄兵将马后拴着人,朱璃仔细一看,是几个汉人。
路边围观的人群有人小声说:“这几个人是汉人奸细。”
几个汉人被拖在马后,走慢了,被北狄兵拿马鞭抽打。
从眼前经过时,朱璃握拳,看徐临薄唇紧抿。
南朝派出的探子,是否说明南朝已经得到消息,北燕要大举进攻南朝。
看热闹的行人散去,朱璃跟徐临上马,催马奔南城门方向。
到了南城门附近,两人下马,离关城门还有一会,南城门附近很热闹,到处是摆摊的小商贩,吆喝叫卖小吃。
朱璃走到一个卖炊饼的担子前,买了十个热乎乎的炊饼,卖炊饼的小贩拿油纸包了递给她,说;“小后生好像也是汉人,时下不太平,听说有汉人探子混进城里,刺探军情,城门口抓了几个可疑的人,我看你们像良民,出门注点意,好像要打仗,城里增兵了。”
卖炊饼的小贩又絮絮地说;“官府征粮,现在青黄不接,家家短粮食,交不上官府抓丁充军。”
朱璃买完炊饼,徐临正看着城门口的告示,征兵征粮,凝神望着城墙上三五步一个士兵。
朱璃扯了扯他的衣袖,徐临看了眼她怀里的一大包炊饼,朱璃道;“我买了十个饼,留待路上吃。”
她从家里带了不少吃食,过了三镇,两人走荒山野岭,备着充足的食物,一路翻山越岭要二十几日。
朱璃拿了两张炊饼,一张递给徐临,自己手里一张饼,牵着马往城门洞走,朱璃边走边咬了几口。
她们着急赶路,一整日没吃东西,朱璃饿得几口炊饼下去一大半,看身旁的徐临手里拿着炊饼一口没动,
朱璃拿手指捅了捅徐临腰间,“吃呀!这里没人认识殿下。”
仰头看这男人温润的面孔瞬时僵硬,手指故意又在他腰间捅了两下,“殿下,我不说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慎王在大街上吃东西。
徐临身体绷直,本能地咬了一口炊饼,似乎不太情愿,迫于无奈。
朱璃看他腼腆的样子,觉得有趣,没想到慎王还有这一面,问;“殿下,你是不是还没行冠礼?”
徐临咬下一小口饼,慢慢咽下,摇摇头。
朱璃倒退走,“我来猜猜,殿下今年十八岁?”
徐临摇摇头。
“十九……”朱璃望着他年轻清隽的脸庞,“让我最后猜一次,殿下应该今年行冠礼?对不对?”
徐临这回点点头。
还未及冠。
两人牵马已走到城门洞,要出城的百姓排队查验,待到徐临跟朱璃二人时,守城门的士兵看了一眼路引,“你们是兄弟?”
朱璃有点莫名其妙,自己跟慎王长得不像,何况男女样貌有区别,想想,大概异族人看中原汉人都是是一个长相,就像朱璃初到塞北,看异族男女长相差不多。
旁边的士兵盯着二人,这兄弟俩俊美无俦,不像本族人,问:“你们是汉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