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

第63章 早朝改制(一)

天才一秒记住【小燕文学】地址:xiaoyanwenxue.org

按照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的传统,由皇帝和上百名官员共同参加的早朝无疑是处理小事的大会。

说得准确一点,在绝大多数时候,早朝基本什么事情都不会处理。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把之前已经决定好的事情拿出来照本宣科,让皇帝再点一遍头。

早朝的传统跟其他很多传统一样,起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太祖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又不愿意放权想把一切事情都抓在自己手上,故而规定朝廷各部有一百八十五种事情必须面奏皇帝。

如果只有上午,恐怕得从天不亮奏到炎天光。所以,为了不让朝廷各部一上午只奏事,朱元璋很贴心地在早朝外另开了午朝和晚朝,以方便大家在领旨后及时办公、及时上奏。

事情在正统皇帝朱祁镇的登基之后发生了第一次重大的改变。朱祁镇九岁即位,远没有太祖那种铁打钢炼的精力,所以朝中另设新规,早朝以呈报八件事为限,而且要求奏疏在前一天以书面的形式送达御前。

此例一开,“决后再奏”便取代“面奏待决”成了新的规矩。

之后经过百年、数代的简化,太祖定下的御前陈奏已然流于形式:早朝不集于正殿、撤除大汉将军林立两侧的排场、骏马驯象朝前嘶鸣的仪仗也全部减免不用。

可即便简化如此,早朝仍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这种折磨不仅是对皇帝,更是对百官。

皇帝就在自己家里上朝,走不了几步路就能开始垂门听政,因此就算要早起,也可以比臣子们晚一些。但官员们天不亮就得起床,跑到宫门口让纠仪官盯着。不说咳嗽、吐痰,就连没站稳打了个趔趄也得被参上一本。

所以,在坚持了两个月后,朱常洛决定体恤官员们的苦痛。

“这都快散衙了。”

内阁首辅方从哲的面前摆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前不久递来的条子。

“是要草拟圣旨吗?”

次辅叶向高放下手上的毛笔,看向主座。

“是。”

方从哲苦笑一声。“是”字被他拖出了叹音。

“咱们的方阁老年纪大了,体谅一下。”

刘一燝奋笔疾书间仍不忘呛方从哲两句。

“圣意,改每日早朝为每旬初早朝。早朝不单宣各部、各司事。”

换言之,以后只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一、廿一这三天举行早朝。而且只宣读那些有必要让所有官员都知悉的事情。

这比当初张居正为年幼的万历皇帝专门制定的,每旬逢三、六、九日早朝的规矩还要宽松得多。

方从哲瞥了刘一燝一眼。然后附和似的说道:“我确实是老了,所以这道圣旨就劳烦刘阁老主笔吧。”

听到方从哲的话,刘一燝手上的笔狠狠地颤了一下。就是这个错误,导致他不得不重新誊写桌上这封即将完成的文书。“什么?”

“我年纪大了,恐精力不济,无法完成这道重要的圣旨,所以就劳烦刘阁老你代为主笔吧。”

方从哲一脸疲态,声音听起来仿佛苍老了许多。

“对啊,刘阁老确实年富力强。今年夏天的时候还新讨了一房小妾吧?”

沈?附和道。

“与其打听同僚的家事,沈阁老还不如多关心关心‘白莲邪教’的事情。”

刘一燝立刻反击,并不着痕迹地看了叶向高一眼。

刘一燝还记得,当初利玛窦病逝,上疏请求皇帝允准将利玛窦留葬北京的人里面就有叶向高。他认为,可以尝试通过耶稣会的事情将“中立偏东”的叶向高彻底推到浙党的对立面。

“方阁老的意思是,内阁不封驳回皇上的旨意,而是直接草诏?”

韩爌抬起头,微笑着询问方从哲。

“韩阁老的意思,难道是将旨意封还司礼监?”

方从哲不答反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泰昌大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燕文学xiaoyanwenxue.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大明风流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继兄不善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我家娘子太体贴朕,剩者为王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乱世种田日常谍海无名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带着美女闯三国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谍战风云录:大宋我在异世界召唤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明末:边军不退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HP)Forgive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臭县令朕怀孕了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朕,乃万岁!玄天宗修行记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我在水浒做奸商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大唐小说家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最狂上门女婿大宋小农民春枝缠倒拔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