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

第十八章 警花学鸟叫

天才一秒记住【小燕文学】地址:xiaoyanwenxue.org

李洛“奢侈”的从只剩下一小堆的木柴中抽出一大把,用柴刀砍断添进火塘,让火烧的更旺。红红的火光映照着他有点兴奋的脸,说的话都带着温度。

“.......摩西寨都看到告示了,消息千真万确,只要能翻译出吐蕃文《大日经》,最少赏钱30贯。传灯寺是名刹大寺,肯定不会赖账。除此之外,翻译期间还可以住寺庙,吃素斋,又节省几天口粮。”

崔秀宁泼冷水的说道:“你说你精通藏文,但吐蕃文是古藏文,古今差异应该很大,你要是揽下这个活儿,到时干不了怎么办?”

“警花对我要有信心。我以前做过不少西藏文物,其中就有宋代的《大日经》,《金刚顶经》,还有其他藏文古籍,所以我系统研究过古藏语。藏文历史上虽有过几次改革,但都是在唐宋时期,以后就没有变过。也就是说宋朝以后的吐蕃语,和现代藏语基本上没有差别。”

“哼,你的聪明全用来犯罪了。那些都是珍贵的国家文物,你都卖到哪去了?”

“嘿嘿,主要买家就是港台收藏家,其次就是韩国,日本,欧美。可能你不知道,国际收藏界最喜欢的就是中国文物,对于历史好几千年的埃及文物,反而不感兴趣。”

“这是为什么?”

“因为很多学者怀疑埃及历史包括希腊罗马史是伪造的,文物也可能是近代伪造的。扯远了,还是说说翻译《大日经》的事。这活儿可能江华岛只有我一个人能做。我打算明天就去传灯寺,把这活儿接了。到时不但赋税有了,我们还能过个好年,大大缓口气。”

“就算传灯寺没有藏文版《大日经》做蓝本,可整个高丽总有寺庙会有吧?为何传灯寺不外借一本抄录,非要在民间雇人翻译重写?”

“为什么?肯定是为了面子啊!传灯寺是高丽王家寺庙,怎么还要向其他寺庙借经书?脸呢?这些和尚也很爱面子,四大都不空。而且其他寺庙也未必有藏文《大日经》。”

“你明天就走,柴可以浪费的烧。可我明天在家就没柴了,这么冷怎么待的住?”

“警察别急。我晚上去那个山口,把之前埋藏的狗拿回来,用狗肉向安家换点柴烧。这么冷的天,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死狗不会坏。”

“柳家的私兵撤了吗?你去了会不会被发现?”

“昨天就撤了。柳家守了七八天什么都没发现,大冷天的不撤怎么办?听说柳家二少爷还没找到,不知被那伙人掳到哪里去了。有人说是海盗,有人说是倭寇。”

“活该。柳家这样的恶霸地主就该受到一点教训。”

“等到天黑我就去拿狗肉。麻烦警察把粥熬上,里面放一把豆子,一把麦子,我们吃三宝粥。”

“反对。粮食最多还能撑两天,你这么吃可不行。别忘了,那三十贯钱八字还没一撇呢。”

“反对无效。你舍得给狐狸吃,怎么就克扣着两个人?”

“它下崽后我有用途。”

“好了吧,能有什么用途?小狐狸是能吃还是能卖?”

“我想把小狐狸训练成警犬,不对,是警狐。不行吗?”

“什么?警...狐?这样也行?你不是在开玩笑?”

“我一个警察,没心情和一个逃犯开玩笑。狐狸也是犬科动物,智商比狗更高,但嗅觉不比狗差,未必就不能训练成警...狐。我想试试。”

“好吧,我服了,真服了。我先祝贺你成功。”

“所以为了狐狸顺利产崽儿,我们只能少吃点。还有,死狗拿回来后,给它补点肉食,毕竟狐狸是食肉动物。

李洛:“.........”

旁边烤火的狐狸似乎能听懂两人的说话,它看崔秀宁的眼神明显比看李洛温柔。

等到晚上九点估计村民们都睡了,李洛带上柴刀便要出门。

“我和你一起去。”崔秀宁拿了根棍子说道,“要是遇见柳家暗哨,我也能帮忙。”

李洛点点头。两人一前一后的穿过寂静的村寨,悄悄往那个山口而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葬元》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燕文学xiaoyanwenxue.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清末土司王朕,剩者为王我在异世界召唤谍战风云录:大宋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倒拔三国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我家娘子太体贴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谍海无名我在水浒做奸商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风流臭县令朕怀孕了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我在三国逆转乾坤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唐小说家继兄不善朕,乃万岁!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金玉满唐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明末:边军不退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HP)Forgive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最狂上门女婿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