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

第八十五章 四福晋的亲爹来说媒(保底月票,砸

一旁的隆科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帮着玉柱打圆场:“嗨,儿子慢慢的大了,再抱来抱去的,成何体统?”

“爷,您这话,我可不爱听了啊。玉柱他就算是八十岁了,我也是他的亲娘,他是我肚子里掉出来的一块肉,我还不能抱了?”李四儿竖起柳眉,怒瞪着隆科多。

隆科多心里一虚,立时泄了气,赶忙陪着笑脸说:“能抱,能抱,你随便抱,还不成嘛?”

因李四儿没办法光明正大的进入一等公府的佟家大门,隆科多心里始终存着浓浓的愧疚之情,也就一直纵着李四儿。

这纵容的时间一长,隆科多也就习惯成自然的怕了李四儿,让李四儿越发的蹬鼻子上脸了。

乖乖坐在一旁的玉烟,忽然笑嘻嘻的说:“阿玛,额涅,哥哥是不是该说媳妇儿了呀?”

“啐,你一个姑娘家家的,知道什么叫说媳妇儿么?”李四儿没好气的横了眼玉烟。

隆科多得了提醒,反而想起一件事来了,便抬手指着玉烟,笑着对李四儿说:“提起说亲,倒是有人看上了咱们家的小妞妞了。”

“阿玛……”九岁的玉烟已经朦胧的懂了点事儿,她霍的站起身子,迈开小短腿,一溜烟的羞跑了。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聘者为妻,奔者为妾,不容丝毫的错谬。

私相授受,婚前失贞,皆为奔也。

李四儿似笑非笑望着隆科多,不以为意的说:“咱们家的玉烟儿才多大呀?身子骨还没抽条呢。”

隆科多笑眯眯的说:“今儿个进宫觐见,出来的时候,恰好遇见了内大臣费扬古进宫,他特意拉着我的手,隐约透露出了想结成亲家的心思。”

“费扬古?”李四儿一直宅在家里,并不清楚朝中大臣们的家世,显然是没有听懂。

玉柱倒是晓得,朝里有几个叫费扬古的大臣,只是,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满洲老姓下的费扬古?

“乌拉那拉家的费扬古。”隆科多故意不说清楚,就是想逗李四儿急上一急。

说句心里话,李四儿发急的时候,那股子别样的辣劲儿,让隆科多爱极了。

隆科多这么一说,玉柱就知道了。

为啥隆科多这么得意呢?因为,乌拉那拉·费扬古,不是别人,正是四阿哥嫡福晋乌拉那拉·兰清的亲爹。

嘿嘿,四阿哥的心机真够深的啊?这八成是想更好的笼络住隆科多,故意安排费扬古出面,让两家亲上加亲吧?

佟图赖这一支的佟家人,因是康熙的母族,宫里很早就下了旨意,佟家之女,免选秀女。

免选秀女,别看仅仅是四个字而已,却是康熙格外看重佟家的活证据之一。

另一个活证据,一个佟家之中,居然出了两个一等承恩公爵位,且都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公爵。

免选秀女,意味着玉烟只要到了说亲的岁数,隆科多就可以自行选女婿,而不需要等宫里撂牌子。

这个优势,实在是太过巨大了。

“妹妹她还小呢,不急着说亲吧?”玉柱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隆科多,不要被四阿哥的迷魂汤,给灌迷糊了。

“嗨,是啊,急啥呀?你妹妹还小呢。咱们满洲的大姑奶奶,个顶个的必须娇养着,宠溺着。等你中了满洲进士,你们母子三人也光明正大的回了佟家,那个时候你妹妹再说亲也不迟的。嘿嘿,到时候啊,咱们佟家三房的门槛都会被大媒们踏破的。”隆科多能接班佟国维,还是颇有些眼力、手腕和见识的。

客观的说,四阿哥有求于隆科多,而不是相反,隆科多是真的不急。

“爷,您这话,可说了有十来年了吧?”李四儿心里堵得慌,故意拿话去刺隆科多。

隆科多心里有愧,也不敢反驳李四儿的刺头话,索性闭紧嘴巴,装起了糊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肝到厨神才算开始》《桃花山刘家修仙传》《首席医官》《志怪书》《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福晋来自末世[清穿]》《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渣攻改造,BE改写HE》【大书迷】《桃花山刘家修仙传

小燕文学【xiaoyanwenxue.org】第一时间更新《骗了康熙》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清末土司王臭县令朕怀孕了朕,乃万岁!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春枝缠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带着美女闯三国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我在异世界召唤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继兄不善明末:边军不退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HP)Forgive金玉满唐朕,剩者为王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我在水浒做奸商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玄天宗修行记事我家娘子太体贴谍海无名最狂上门女婿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大宋小农民大明风流谍战风云录: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