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燕文学xiaoyanwenxue.org
国子监位于皇城边缘,姚思廉能率数百学子赶来。显然,许奕今日的所所为已然传遍了整个长安城。这种扩散速度,连许奕都未能料到的。不过。终究算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长安城百万百姓中,但凡能够走出十分之一捐赠钱粮,便能极大的缓解赈灾粮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一点,许奕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二人互相见礼后。姚思廉满脸含笑地看向许奕,眼神中有打量,亦有感叹。不是没有人提起过让百姓捐钱、捐粮的策略。只不过提出来这种策略之人,无一例外,全部被正德帝打入了天牢。无他。大周朝为了应对匈奴人的进攻,已然增加了不少赋税。正德十五年为了供应漠北大军,正德帝更是一下子增加了十余条赋税。漠北决战过后,足足过了十二年,这些赋税才缓缓降了下来。但,也仅仅只是恢复到了正德十五年之前的水准。这种情况下让百姓捐钱、捐粮,说是自愿。实际上到了下面郡县定会变成强制。到了那时候,被逼走投无路的百姓,定会揭竿而起!正因明白这一点,正德帝才会毫不犹豫地将提出此建议之人打入天牢,且永不启用。一块功德碑便能让老百姓自发地将家中钱粮捐献出来,这种手段不可谓不高明。姚思廉轻叹一声感慨道:“你做到了无数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许奕轻笑一声,谦虚道:“姚先生过奖了。”
姚思廉笑了笑越过这个话题,开门见山道:“今日授课之际,忽闻京兆尹壮举,沿途更见百姓蜂拥而至。”
“如此众志成城,何愁旱灾不止,老朽不胜感慨,亦愿为赈灾做些绵薄之力。”
姚思廉笑着伸手指了指身后的数百书生继续说道:“今日,包括老朽在内,皆听从京兆尹吩咐。”
许奕闻言也不推脱,面色一正,面朝姚思廉及其身后数百学子,郑重拱手行礼。沉声道:“本官代关中数十万百姓,谢过诸位义举!”
数百国子监学子还礼道:“京兆尹大人言重了。”
......随着国子监数百学子的加入。整个京兆府的办事效率瞬间提高了不止一倍。那些书写的手臂酸痛不已的官吏们也终于得到了一丝放松的机会。许奕身姿笔直地站在京兆府门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项项事务。初时许奕也曾忙的焦头烂额,期间也出过一两次失误。好在及时幡然醒悟,更正了过来。现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奕愈发的得心应手起来。看似只不过是指挥不到千人的官吏与学子。实际上许奕需要负责的还有数以万计的热心百姓。清点、登记、核对、入库、出库、百姓情绪的安抚、官吏学子的替换、马车的调度、粮仓的协调。当真是样样皆学问。而这次的经历,终将会使许奕获益终身。......就在京兆府门前忙碌的热火朝天之际。皇城、大道殿内香火袅袅。正德帝盘膝打坐于一处蒲团之上。微闭着双眼,缓慢而平稳地呼吸着。其身旁一头发花白衣着大紫色道袍的男子缓缓敲击着手中的木鱼。口中不断诵读着经文。一时间,大道殿内香火袅袅,真音阵阵。好一派祥和气息。反观大道殿偏殿中。六名衣着黄色道袍的中年男子盘膝端坐在蒲团之上,面朝偏殿正中心的一座硕大丹炉不断地默诵着旁人听不清的经文。片刻后。丹炉内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的声响。且声响愈发地响彻起来。当“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忍者记事》《维持女配的尊严》《灵境行者》《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渣攻改造,BE改写HE》《大宣武圣》【新黄易天地】【落秋中文】《灵能者不死于枪火》
冰茶常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燕文学xiaoyanwenxu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